重庆首次开展大规模车网互动应用,组织和引导约7.58万辆新能源汽车,参与错峰充电、V2G反向放电、接入虚拟电厂等,助力电网削减高峰负荷。与此同时,近期浙江省内迎峰度夏期间,3.3万台公共充电桩以虚拟电网形式,助力电网移峰错峰。新能源汽车通过V2G充电桩与电网互动,开始成为一种新风尚。
这些较大规模车网互动案例,昭示出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的重要应用方向。在国内充电设施保有量突破千万台的当下,如何从“能充电”向“充好电”升级,成为业内不断探讨的话题。
目前,我国已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充换电服务网络。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(以下简称“充电联盟”)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7月底,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1060.4万台,同比增长53%,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20.9万台,随车配建充电设施739.4万台。
我国充电设施则经历从无到有,从慢充为主转向快慢并重,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,已处于从“能充电”到“充好电”的关键转型阶段。
随着产业的发展,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水平大幅提高,形成了传导充电、电池更换、无线充电等多技术并行发展的路线。其中,大功率充电,也就是人们俗称的“超充”,是很多企业正在布局的重要方向。
当然,大功率充电并不适合所有场景。在高速服务区、长途出行公路和公共停车场,面对公交车、出租车、网约车以及长途出行等有快速补电需求的场景,超充、快充是比较适合的,同时还有大量私家车是在园区、小区充电,就不适合超充。
充电设施建设显然是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同频共振的。国家大力支持车网互动、虚拟电厂等,其市场空间巨大,且电网也需要通过新能源汽车来调节负荷。
今年年初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大力培育车网融合互动产业生态。8月6日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、国家数据局印发《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(2024~2027年)》的通知,提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,包括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、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、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等,还要求建设共享储能电站、虚拟电厂、智能微电网等。
一方面,从新能源汽车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看,私桩慢充是较为普遍的使用场景,占比超过90%。目前,私桩发展稍慢,严重影响电动汽车普及。现阶段,自有充电桩用户的各项满意度(充电桩充足性、布局合理性、充电价格、结算准确性等方面)均高于选择其他类型用户,因此鼓励发展慢充私桩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。私桩既能节省服务费,还能实现电网与电动汽车电池的双向充电融合,更好的实现能源存储和能源革命。
另一方面,公共充电桩也不可或缺。根据统计,用户整体使用情况来看,虽然部分车主会安装家用充电桩,但仍有60%以上的私家车充电需求在公共充电桩上。
针对居住区充电问题包括车位不足、报装关联方多、安全隐患突出、建设条件受限、电力容量受限等,解决方案有两大方向,一是有序充电技术,二是统建统服模式,后者是重点;农村充电现阶段应以私桩优先,公桩跟进,同时推出一些真正适合下乡的新能源车型;高速公路充电有两大问题,一是盈利能力,二是“潮汐”现象,为此应规范运营秩序,探索价格体系,进行科学合理布局。他认为,充电站要有正确的定位,要建设科学、完备的充换电网络,适合各种场景、各种功率,这才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。